查看原文
其他

从扶贫日记里,感受来自脱贫攻坚火线的“硝烟味”

观潮君 观潮的螃蟹 2020-12-21

那天阴雨绵绵,大山中贫困户莫介民家就像嵌在画中,很美,有让我们动容的场面。54岁的莫介民,二十多年前因高位截瘫,被定为“二级残疾”。他放了年轻的妻子一条生路,自己则整日利用可以活动的上身或开电动三轮车或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谋生。如今,84岁的老父累得“头和脚弯到了一处”,母亲急成了“皮包骨”。


此人从不叫苦,从不向政府和社会伸手,十分坚强。父母力劝他去镇中心医院住院,一旁的何村委也劝他去,保证不花他一分钱,他都决然拒绝。返途,何村委告诉我,他的尾脊骨处已烂成了一个洞,是母亲用酒精天天为他擦洗消炎……这些天,我时时记起他善良、痛苦、无助又坦然的眼神,特别是想象那伤口,阵阵肉麻和刺痛感袭来。”……

由湖南省桃江县商务局驻桃花江镇大华村帮扶工作队长朱明星撰写的《一个扶贫队长的日记》已出版发行。

正伏案工作的朱明星。

朴实的文字,不加修饰的对白,却流露着最真挚的情感,是人世间的善,是人内心深处流淌出柔软的爱。以上是对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个扶贫队长的日记》一书中日记内容的摘选,该书由桃江县商务局驻桃花江镇大华村帮扶工作队长朱明星撰写。


4月19日,国务院扶贫办官方公众号推介了朱明星所著的《一个扶贫队长的日记》,称该书“所见所闻,感触颇深,特别是作者朱明星和他的队友‘驻村驻心,扶贫扶志’的驻村帮扶理念,引人思考,更给人启迪。”


精准扶贫,是新时代扶贫工作最鲜明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推进这一伟大事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该书的推出,是站在“风口”下,让脱贫攻坚之风劲吹。同时,观潮君认为,此书不仅解锁“扶贫密码”,也是一份难得的扶贫印记,可以更好留存三湘大地波澜壮阔精准扶贫的历史画卷。这也是为什么,该书引发广泛热议的原因,它见证着脱贫攻坚战的“时代记忆”。


《一个扶贫队长的日记》由近百篇独立成章的日记组成,每一篇都是一个小故事。这些故事耐人寻味,深刻揭示了脱贫攻坚之路的挑战和艰辛。


目前,湖南省共有20493支驻村工作队、56531名驻村干部,扎根在脱贫攻坚一线。很多驻村干部走访完贫困户后,会把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写下来,以日记形式再现着精准扶贫以来,一个个乡间扶贫情景,描述发展的轨迹,基层民众心底的心声。观潮君分享一些扶贫干部的扶贫日记,感受来自脱贫攻坚火线散发的“硝烟味”。


“我爱这土地”



在石托村扶贫工作《驻村日志》里,我已记录了657个日日夜夜,回顾过往,历历在目。我们深入农村一线扶贫,亲身经历过湿冷的梅雨、孤夜的蛙鸣、炎热的酷暑、叮人的蚊虫、凶恶的村狗、偏寂的驻地、扰人的老鼠、彻骨的寒冬及脱贫攻坚的压力。

工作队解决饮水问题,石托村村民告别饮用河沟田边的脏水。

石托村有一位叫陈雨莲的老大娘,以前是村里的保洁员,打扫卫生相当负责。她的丈夫患精神疾病已有近30年。2019年7月,陈雨莲被查出患有肠癌,每天要排便20多次,初期她对自己的病情并不知晓。记得第一次我去她家走访时,她与丈夫正吃着一大碗白水面,我当时惊讶她们怎么吃得下?第二次我去她们家帮忙拖玉米,第三次我去她们家帮忙挖地,第四次我去她们家帮忙插田,第五次我去她们家帮助申请大病救助款,第六次我为她们家捐钱救命……我已不记得去过她们家多少次了。有一次,陈雨莲高烧了3天,体温高达40度,她舍不得花钱去打退烧针,后来我主动帮她担负了所有医药费。


去年,在一次座谈会上,我引用了艾青诗人《我爱这土地》中的一段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贫困村的村民和那片土地爱得深沉……”以此表达我对贫困村人民所倾注的真情!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驻邵阳市隆回县滩头镇石托村工作队队长何庆


危改“钉子户”终于住上了新房!



今年9月底,我们在花桥镇龙海村督查时,发现一个名叫唐展云的贫困户,签订了《放弃危房改造承诺书》。

唐展云实施危改计划后的房子。

去唐展云家中一看,住三间二层的青砖瓦房,一楼墙面是青砖,二楼是土砖。由于年久失修,房子漏水,墙体开裂,被鉴定为C级危房。


“你家里住的现在是C级危房,非常危险。为什么放弃危房改造呢?”


 “不是我不想实施危房改造。家里三间瓦房,要翻新就要将二楼拆除。拆下来人工就要上万元,再改造一下,起码需要四万元。而上级安排危改资金才两万五千元,缺口很大。家里又没钱,今年2月母亲生病住院,能借的都借了,所以不得不放弃。”唐展云说。


 “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这是我们扶贫工作的底线。唐展云的情况十分特殊,县住建局又是危房改造实施单位,政策给予的危改资金有限,哪怕是发动单位干部职工捐款,我们也不能让贫困户住危房啊。”随后,我叮嘱村里和后盾单位尽快帮助唐展云实施危改计划。


11月29日,我们再次来到唐展云家里。由于危改资金不足,村里将3户(含2户五保户)的危改计划合并一起实施,在唐展云旧房前的空地上,平整地基,新建了三套住房。而其中面积稍大的一套,则分配给唐展云和母亲居住。新房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带有厨房、厕所,电力入户,并安装了铝合金门窗。

——衡南县纪委监委扶贫干部李利民


朋友圈“带货”销售农副产品



2018年,在产业发展奖补政策的支持和扶贫工作队的鼓励下,黄南冲组贫困户邓礼奎发展养鸭产业。第一批养殖了200只,鸭子出栏一个多月了只卖出40多只,还有150多只没有卖。鸭子食量大,看着鸭子卖不出去,每天还要吃不少,邓礼奎比较着急,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帮他解决销售的顾虑。


湘江乡是山区,人口少,市场小,且大多数农户都有散养鸡鸭自给的情况,想在乡里快速销售出去很难。于是,我们通过关系联系了县里的鸡鸭批发商,但他们给出的价格低,农户意愿不强。思来想去,我们决定通过微信“朋友圈”尝试帮他销售。

扶贫工作队微信朋友圈帮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

工作队员常常塞满整个车厢的“农副产品”。

我至今还很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带鸡鸭时候的情形,因为是端午的前一天,买的人很多,订了27只。27只,我们的私家车装不下,要怎么带下县城?天气又热,会不会闷死?还有就是怎么配送给订了鸭子的人……很多细节要考虑。最后,我就让邓礼奎按4.8-5.3斤来抓,统一按5斤算,75元一只,装了两个大笼子,联系了客车运送到县城。


到了县城就放在中心位置的人行道,一个个打电话让大家过来提,每个人来提时,我就从笼子里面抓一只出来,系好脚给他们。来来往往的人经过,看到我们,完完全全就像是卖鸭子的。送完后,我们都为当初的冲动后悔了,太麻烦、太繁琐,还自己垫运费,觉得以后还是不帮带了。


过了两天进村,把卖鸭子的2000多元钱带给农户时,看到他接过钱时开心的和感激的表情,我想,有需要的还是帮着带吧,虽然麻烦,但能帮群众多做一些实事,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值!


——永州市江华县编办驻湘江村工作队长徐雪斌


观潮君在梳理这些扶贫日记时,深为感动,感动于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他们无悔地扎进大山,用青春甚至生命的杠杆撬动着如磐的大山!在细微处,真正是在脱贫攻坚火线上一件一件地解决困扰贫困群众的难题。在帮扶的日子里,正是点滴的付出,老百姓把他们当成了贴心人,结下了跨越血缘的亲情。

本文由观潮的螃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往期精选


“湘粉”香爆,10天嗦掉3万多斤米粉

观潮快评|清除决胜全面小康路上的“绊脚石”

小平台大作为,株洲市纪委探索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效路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